郑棉延续弱势行情
昨日,郑棉期价再创阶段新低,今日郑棉延续弱势行情,10月19日,郑棉主力合约收盘价为16445元/吨,跌80元/吨。市场在宏观加息担心再起以及工业供需转弱等因素主导下,弱势运行态势不改。市场上有关2023/24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预期连续下滑,机构、投机商、涉棉企业信心缺乏。从目前来看,包括中国、越南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印尼、土耳其等等各纺织大国对2023/24年度美棉的询价、签约体现并不积极主动,纺织品、打扮新增订单严重缺乏制约棉花消费。
郑棉接连下挫
近日,郑棉连续下挫,随着盘面跌破16500元/吨触及7月以来新低,交收双方反应差别地区以及差别心态反应各有差别。原本收购心态就趋于谨慎的轧花厂下调收购价甚至暂时停收;棉农挺价意愿较强,但部分选择顺价交售或者水比较高的蛋卷棉则急于交售。目前新疆机采棉尚未大宗上市,棉农与轧花厂博弈加剧。
凭据最新情况来看,近期,轧花厂普遍下调收购价格,手摘棉毛衣分41收购价基本在8.6-8.8元/公斤区间,机采棉收购价基本低1块钱,衣分每降一个收购价下调1毛。
整体来看,棉农关于目今收购价下调接受意愿不强,挺价张望仍然是大大都。
10月18日,储备棉销售成交率仅为29.33%,再立异低。连续的低成交率一方面说明纺企信心走弱下拍储趋于谨慎,另一方面纺企原料库存已较为富足,但产制品累库增加下对原料的补货积极性不高。
储备棉轮出连续叠加棉花进口量增多及新棉上市,棉花供应端趋于宽松,而需求端仍无明显改善,引发郑棉连续向下调解。但郑棉快速下跌后,纺企逢低点价,点价成交量明显增加,且原料下跌较快使得纺纱利润有所好转。同时棉农仍存较强惜售心理,博弈仍将连续,尽管本年度海内棉花减产已成为共识,但目今减产幅度以及收购价格仍不明朗。
棉纱累库率回升
从山东、河南等地棉纺企业的反响看,广东、福建、江浙等沿海地区轻纺市场棉纱询价、出货气氛偏弱(佛山、中山C21-C40S针织纱成交延续冷清),部分棉纱贸易商被迫降价,中间商订单较10月上旬也没有起色。但一些布厂给纺企直接下订单的现象较前期增多,尤其出口欧盟、日本、美国的溯源单增长明显,这样的订单利润不高,只能包管企业维持正常生产。
从视察来看,进入10月份,部分中小型纺企销售差别水平放缓,累库率有所增加,尤其50S及以上高支纱体现欠佳。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大多持稳,受下游贸易商抛货及织布企业补库推迟的影响不大。
近两日棉花、棉纱期货行情快速回落,发动纱线现货市场价格也继续走弱,目前纺企大都尽力维持报价,中低支纱成交价回落情况较普遍。